怨歌行
谢榛〔明代〕
长夜生寒翠幕低,琵琶别调为谁凄?
君心无定如明月,才照楼东复转西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漫漫长夜感到特别寒冷,琵琶别调又是在为谁哀凄。
飘忽不定的君心就像那明月,才照着楼东又转向了楼西。
注释
长夜:漫长的黑夜。
翠幕:这里指夜幕。
简析
《怨歌行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首句营造了一种清冷、孤寂的氛围,为全诗奠定哀婉的基调;次句写琵琶弹奏的凄凄别调,说这哀怨的曲调是为某人或某事而奏,却无人倾听或理解;后两句以明月的移动比喻人心的无常与不定,寓意人心的难以捉摸与情感的瞬息万变。全诗语言省净、纯美,表达了诗人对人心难测、情感易变的感慨。
谢榛
谢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诗人。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、脱屣山人,山东临清人。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,流传颇广,后折节读书,刻意为歌诗,以声律有闻于时。嘉靖间,挟诗卷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等结诗社,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倡导为诗摹拟盛唐,主张“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读之以夺神气,歌咏之以求声调,玩味之以裒精华。”后为李攀龙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游诸藩王间,以布衣终其身。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,功力深厚,句响字稳,著有《四溟集》、《四溟诗话》。 1223篇诗文 21条名句
后知轩记·节选
李开先〔明代〕
予家城市,人事丛委,应酬为劳。老母在堂,于礼不能远离,日惟避喧南园内。园去城二余里,无杂木,柏可三百株,松止有五,计其植日,才四十年,而已成林。松柏之间,有一草庐,岁久敝漏,不蔽风雨,且卑隘如坐阱中。不得已改作焉。撤草而覆之以瓦,左右置牖,前后为门,疏朗空洞,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。中设一扁,名以“后知轩”。夫松柏皆后凋材也,必于岁寒然后知;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,孰谓斯名不情称哉?
蛙与牛斗
《广笑府》〔明代〕
蛙于草中,视牛渐近,庞然大物也,嫉之。遂吸气鼓腹,欲逾于牛,谓伙曰:“吾腹稍大,似牛乎?”伙曰:“去远矣!”蛙怒,复吸气鼓腹,曰:“今如何?”曰:“与前无异。”蛙暴起,又吸气鼓腹,须臾,腹裂而死。牛历其旁,践蛙尸于泥中。此谓不自量力者也。